您的位置: 首页 > 游戏知识 >

元杂剧主要分为哪几类 元杂剧角色可分为哪三类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杂剧分为旦、末、净、杂。旦

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

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在现存的杂剧剧目中,爱情婚姻剧约占五分之一,以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最为著名,其突出特点在于塑造了一批光彩耀人的妇女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爱情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历史剧的数量最大,佳作颇多,一般都继承了宋代讲史“大抵多虚少实”、“大抵真假参半”(《都城纪胜》)的传统,和历代咏史诗借历史来抒发作家感情的艺术方式,重点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而是表现作家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

社会剧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描写了现实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揭露各种社会弊端,并寄希望于封建道德的复兴和发扬。

公案剧或写清官惩治豪强,为百姓申冤昭雪,或写清官处罚恶人,为良善伸张正义,表现出惩恶扬善的鲜明倾向。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大致也可以算作公案剧的一个分支。

神仙道化剧大都以对仙道境界的肯定和对人世红尘的否定,构成其主要内容,同时交织着出世、愤世和恋世的复杂情感,表现出元代文人的精神苦闷和心灵幻想。

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主要分为哪几类 元杂剧角色可分为哪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