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一般来讲数量能跟在编人员差不多。他们活跃在警务辅助人员、机关办事人员岗位上。他们的待遇由财政负担,也是吃财政饭的。不过他们的工资待遇比较低,一般也就是两三千元,很多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期盼着涨工资。确实,他们未来肯定会涨工资的,但是具体增长的水平,还要看编外人员的工资制度优化程度如何。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设置,一般是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辅助人员。在外人看起来,他们可能干得跟在编人员工作是一致的活。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编人员的辅助工作者。比如行政执法中,只能有在编人员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必须有在编人员牵头办案。像辅警是没有独立办案权力的,正如他们的名称叫做警务辅助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对于编制内岗位的录取条件和编制外的录取条件相差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国家在招聘人员的时候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待遇条件,采取了自主报名、公开招考的方式。大家可以发现,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两类岗位的设置是绝对不同的,不同的岗位自然会对应着不同的待遇。
当然,相应的待遇水平是相差非常大的。比如编外人员一年的总用工成本可能只有4~5万元,这可能还包含了社保公积金的所有待遇。而在编人员一年的用工成本少则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像精神文明奖、文明城市或者卫生城市的创城奖、年终一次性奖励、综合物质津贴、未休年休假补贴等等,编外人员是很难享受得到的。
实际上,政府在设置编外辅助人员的时候,对于其期望非常低。基本上除了必须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以外,只要能听、能说、会看就可以,很少要求专业能力。因此,工资待遇水平必然设置不高。一般越专业的工作工资待遇越高,比如像一些公检法类辅助岗位待遇较高,社保服务和保障类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基本是最低的。尤其是过去一些编外辅助人员,都是找关系、走后门的方式进入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现在能够转为政府财政负担也算是有所保障了。
政府在确定购买服务标准的时候,也是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劳动力就业情况等多种因素设定购买服务的标准。当最低工资水平提高、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的负担不断增长,其相应待遇也会适时进行调整。但是要想达到在编人员的待遇水平,几乎是痴心妄想的。
国家对于整体的社会就业岗位是有总体的设置的,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行政管理级别和专业技术级别,国家都是严格限定相应的比例。比如高级职称的岗位数量肯定要比中级职称的岗位数量要少得多。比如在编人员,即使中级职称岗位的人员有高级职称的能力和任职资格,没有相应的岗位也兑现不了相应的工资待遇的。因为,不可能因为考上看大门工作岗位的人是个有人能力博士,就给他一个处长管理级别岗位的工资待遇。
不过我们也可喜的看到,随着国家对警务辅助人员一些级别待遇规范化的兑现,逐步完善其职业晋升渠道,慢慢的只要工作努力也是有机会获得工资方面晋升的。不过对于立志于考取编制的年轻人来说,与其先从事编外人员的工作,还不如专心备考更有优势。因为考试是完全公平的,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讲,所谓的工作经验在考试中起不到多大作用。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学习、培训解决,边工作边考试只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所以,编外人员的工资待遇会不断调整。但是由于国家对其岗位设置期望比较低,并不会给其太高的工资待遇的,一般都不会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对于待遇要求较高的年轻人,一般不建议坚持下去。
前途谈不上了,无法转为在编人员的。最好是靠着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报一下正式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否则建议多谋几个出路。没编制,意味着没法享受编制内的诸多待遇(比如工资、福利补贴等方面),顶多就是一份相对稳定和看起来体面的工作而已,想有前途,得先有编制才行呀。毕竟,在事业单位工作,编制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将来职业发展的保障。虽然说编制内也有职业天花板,但是没有编制连天花板都触及不到,何谈发展?
如果你能从临时工考上单位的编制,那么你或许还真的会有所发展。
业单位的辅助人员有前途吗?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大,什么叫前途?
首先回答有前途,在当今的社会,你能有工作就算有前途,如果你把填图定义为高大上定义为企业家定义为政府公职人,那么,辅助人员就没有前途了,事业单位的辅助人员你那些自由职业者,为那些服务人员还是要轻松很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