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二十三集【张:生先祖是说 ‘当仁不让,见义勇为’。
这样做,怎么是数典忘主? 颜:子房,不必多言。伏:协助帝国叛逆,扰乱天下,当什么仁,见什么义?! 张:仁者,爱人;义者,利也。有人在危难之中,我们儒家是应该挺身而出,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观? 伏: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在想着谋害君王,以下犯上,这个国家岂不是陷入动荡、百姓岂不陷于危难? 张: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难道就天下天平,民众就安居乐业了?《孟子 公孙丑下》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伏:哼!难得你还记得儒家的经典!《论语 颜渊》篇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小圣贤庄是天下读书人的心中楷模,我们如果不传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动民众动摇国本,诋毁王道,岂不是在成人之恶?就是小人的行径! 张:子曰;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君子之道在于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伏:你说的不为难道就是不忠、不孝?! 张:《孟子 金新霞》中教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的生机(计)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这样才有国家社稷,才有君王。伏:你断章取义!难道你忘了《孟子 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没有了伦理纲常,没有了社会秩序,又谈什么社稷国家?!没有了社稷国家,民众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了保障,又怎么谈得上民为贵?! 张:师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是圣贤祖师还有这样的教义;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之徒处于王位,就会让他祸害广大无辜的民众。伏:哼!权,然后知轻重,度(duo),然后知长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小圣贤庄只专心研修学问,不涉军国政治。身为读书人,不该对自己的君王妄加评断。敏于事而慎于言。要知道福祸无门,惟人自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必定是自己先伤害了自己,别人才能伤害他。张:那现在的百姓又做了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而陷入到莫名的危难之中? 伏:你所说的处在危难之中的人,却正是与帝国君王对抗,要将芸芸众生陷于战乱水火之中。张:治国之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如果一个君王不能爱惜自己的百姓,不能爱惜人民的生命,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王!秦吞并六国,天下因战事而失去生命的士兵不下百万。长平之战,坑杀战俘就超过四十万。而受战火屠戮,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更是在百万之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身为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国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 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忘了后面还有两句;卿,大夫不仁,他的宗庙、家族就会遭受灭亡,百姓如果不仁,就会失去生命! 张: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颜:子房—— 伏 :够了!!!你刚才说什么?!你要舍生取义! 张:我是说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话。伏:你就要不惜生命的代价。你不惜的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是整个小圣贤庄的生命?!天、地、君、亲、师是儒家不可颠灭(?)的伦理纲常。君臣有别,长幼有序!而你现在要做的,是要举兵造反,为整个儒家带来灭顶之灾!!! 张:我没有! 伏:来人!把这两个——】然后老头出场。个人观点:儒家早期经典都为语录式,很多话之间充满矛盾,单个拿出很有哲理,一多就显的有些精神错乱,前言不搭后语,所以这段辩论并不好。而且,秦时明月班底经常曲解古文意义,以求延续剧情,所以不可当真,应以专业资料为准